战争题材雕塑作品 反映战争残酷的文学作品

文章目录

战争题材雕塑作品由本站整理编辑,为你带来全面的反映战争残酷的文学作品内容阅读。一起跟小编来看看吧!

战争题材雕塑作品

1、作者:《艰苦岁月》是我国当代著名雕塑家潘鹤的雕塑作品。

2、内容:生动塑造了艰苦斗争环境中的红军战士信念坚定、开朗豁达的光辉形象。通过老战士吹笛子、小战士依偎身旁倾听的造型,表现出艰苦年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艺术手法:

1)遵循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写实的手法塑造人物。

2)构图形式上运用对比的手法,如笛和步枪的摆放。

3)艺术家用富有流动感、质朴带有涩味的手法,塑造出艰苦环境中真切生动,富有性格特征的红军战士的光辉形象。

4、意义:《艰苦岁月》是雕塑家潘鹤对革命战争年月红军战士的真实再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革命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精神。

战争题材雕塑作品#反映战争残酷的文学作品

作品创作背景

《艰苦岁月》创作于1956年。该年,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为了庆祝建军三十周年筹备美展,向全国个别美术家征集作品。下达给我的创作任务是用油画表现第四野战军解放海南岛的辉煌战果。而我在深入生活搜集素材中,却为海南游击队当战争处于失败和革命处于低潮的历史阶段所感动。

尤其为孤军在孤岛奋战二十多年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所震撼。我立即走访了曾任海南岛游击队司令员的冯白驹,那时他正担任广东省副省长及广州军区副司令。

重要展览

2019年9月26日至2019年11月2日,该作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在中国美术馆主办的“伟大历程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中展出。

2020年7月1日,该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崇高的信仰——中国美术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美术作品展”中展出。

反映战争残酷的文学作品

《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

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描写美国南北战争的小说《飘》;

还有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一个人的遭遇》、《解放》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描写中国革命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

冯德英的《苦菜花》、

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

吴强的《红日》、

冯志的《敌后武工队》

《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战争与和平》

关于战争的艺术作品

去看了《战争与情感:毕加索经典作品格尔尼卡艺术展》。展览用42件手稿的真迹版画以及毕加索晚期的一些其它作品,帮助我们了解这幅大师的杰作,以及他在创作过程中的风格发展。

《格尔尼卡》是一幅具有特别意义的现代艺术杰作。毕加索在1937年创作了这幅巨型壁画,当时毕加索正想创作一幅关于战争题材的绘画。惊闻西班牙小镇的格尔尼卡被希特勒出动的轰炸机夷为平地。小镇上生灵涂炭,令大师悲愤不已,他就创作了这幅《格尔尼卡》在巴黎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展出。

这幅画结合了大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出战争的灾难,民众的痛苦。大师用画笔对法西斯主义的暴行表示了强烈的抗议。由于它在历史中的意义和地位,加上长7.76米,高3.49的巨型尺幅,让其成为了艺术史上无法超越的经典。

《格尔尼卡》现收藏于马德里国家索菲亚皇后美术馆。这位深爱艺术的皇后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格尔尼卡》,当时请来了全世界各地研究毕加索的专家,他们从原来的画作中对照大师生前的一些手稿,找出了45幅画中的原型。后来为了推广这幅名作,又限量发行了200多套这些手稿的真迹版画。让我们有幸通过展览更深入地了解大师的杰作。

以前很多次在画册上看过这幅画,给人的感觉是杂乱,看不懂。似乎形式,构图都无规则可循。昨天听了老师的讲解,仔细观察,才知道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经过精巧构思和仔细推敲的。其实他的构图形式是很古典的,画面正中央,有一个等腰三角形通过不同的明暗图像互相交叠。三角形的中轴又将整幅画面均分为两个正方形。画面的图像相互平衡。这是所谓的“金字塔式”构图,在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就用过类似的特质。

画面里没有飞机,大炮,炸药这些战争的场景。通过很多支离破碎的身体诠释了战争的苦难恐惧,残暴,呐喊,死亡的阴影透过那些明暗的色调对比,透出了冰冷和绝望的气息。画面中怀抱婴儿的母亲,手握长剑的战士,被长矛刺杀的老马,冰冷锐利的顶灯,还有在长剑旁盛开的鲜花……一系列象征性的图像,是大师情感的宣泄,更是对战争的控诉。

通过一幅幅小的版画,我们得以解剖大师在创作是如何巧妙的构图,充满动感的夸张和变形并不是毫无逻辑可言的,细节的描摹不仅强调了重点,也使画面与画面之间的拼贴画效果得到了巧妙的连接,虽然整个画面只有黑白灰三种色调,却异常丰富,厚重。这不仅需要深厚的艺术功力,还必须对艺术创作充满热情。

老师说毕加索一生创作了37,000多幅作品,如果按每天画一副推算,这需要100多年的时间。大师高寿虽然活了90多岁,但创作时间也是有限的。想象一下他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这个世界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大师的炼成不仅需要天才,还要努力。向大师致敬!

革命题材雕塑作品

十幅浮雕按照历史顺序从碑身东面开始,依次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

十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二公尺,合在一起共长四十点六八公尺。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久八百年到一千年之久。每幅浮雕里有二十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性格、思想、感情和姿态形象都不相同。

战争题材雕塑作品#反映战争残酷的文学作品

详细说明

浮雕创作

8块浮雕的创作者分别是:

1、《虎门销烟》画稿艾中信,雕刻曾竹韶,助手李祯祥;

2、《太平天国》画稿李宗津,雕刻王丙召;

3、《武昌起义》画稿董希文,雕刻傅天仇;

4、《五四运动》画稿冯法祀,雕刻滑田友;

5、《五卅运动》画稿吴作人,雕刻王临乙;

6、《八一南昌起义》画稿王式廓,雕刻萧传玖;

7、《抗日战争》画稿辛莽,雕刻张松鹤;

8、《胜利渡长江》画稿彦涵、雕刻刘开渠。

《胜利渡长江》

由于彦涵画过渡长江的油画,因此《胜利渡长江》的画稿便由他来设计。

稿子画了三遍,第一遍画的是战士头戴美式钢盔冲锋的场景,这虽然真实地反映了渡江战斗的情形,但考虑到群众对解放军的普遍印象,于是第二稿(现存连云港市彦涵美术馆)将战士们改为头戴布军帽,并且突出了指挥员以及划船民工的形象,而后来纪念碑建设时采用了此稿。

原来彦涵当时希望把画稿修改得更完美,于是在第二稿的基础上又创作了浮雕的第三稿,此番设计又增加了一些战士的形象。但由于第三稿过长,不符合纪念碑高耸挺拔的设计方案,最后还是采用了第二稿。

石工贡献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过程中,不为人知的一批石工对纪念碑浮雕的雕刻同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批石工长期从事中国民间雕刻,传统雕刻技艺很高,但对西方雕刻技术并不了解,也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风格。如果每人的风格不同,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刻制会产生不利影响。于是,在刘开渠的领导下,这些石工接受了很长时间的培训。

雕塑家们拿出自己的人像雕塑作品,让石工练习,由于浮雕所采用的汉白玉开采于北京房山,完整的大料不容易取得,为确保石料不被损毁,石工在练习人像雕塑的基础上,再进行纪念碑人物试刻。

经过一年多的练习,石工们熟悉了从粗刻到细雕的方法,有力地保证了纪念碑浮雕石刻的完成,他们也在实践中成长为新中国第一代兼通东西方雕刻技术的优秀石雕艺人。

以上就是本站小编整理的关于战争题材雕塑作品的相关知识,内容来源网络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你。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juhuaxiaohua.com/zhuji/408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