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剑是谁的兵器(龙鳞刀是谁的武器)

文章目录

七星剑是谁的兵器由本站整理编辑,为你带来全面的龙鳞刀是谁的武器内容阅读。一起跟小编来看看吧!

七星剑是谁的兵器

太上老君的七星剑是用来炼魔的。

七星剑是明代古典神妖小说《西游记》中兵器之一,有两把,原为太上老君炼魔的宝剑。金角、银角大王盗取法宝下界,占山阻止唐僧师徒西行。

七星剑即为五件法宝之一(另四件为:紫金红葫芦、羊脂玉净瓶、幌金绳、芭蕉扇) 。

七星剑是谁的兵器#龙鳞刀是谁的武器

人物介绍

太上老君(Lord Lao Zi),在神妖小说《西游记》中被尊为三清之一,虽然在吴承恩的设计中太上老君并不出彩,但吴承恩巧妙地运用书中角色的言行,将太上老君过往一一叙述了一遍。

太上老君,曾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擅长炼制法宝兵器,炼制金丹。

龙鳞刀是谁的武器

曹操-倚天剑 七星宝刀(献于董卓) 青虹剑(后被赵云夺去)

刘备-雌雄双股剑

关羽-青龙偃月刀

张飞-丈八蛇矛

赵云-青虹剑

吕布-方天画戟

典韦-双铁戟

程普-铁脊蛇矛 龙泉剑

徐晃-大斧

孙桓-蘸金斧

纪灵-三尖刀

庞德-截头大刀

孙坚-古锭刀

袁绍-思召剑

韩琪-日月刀

曹丕-龙鳞刀

黄盖-铁鞭

傅佥-四楞铁简

武安国-长柄铁锤

沙摩柯-铁蒺藜骨朵

姜维-诸葛连弩

王双-流星锤

祝融夫人-飞刀

七星宝剑简介

吴三桂重建真武铜殿后,铸了一口“七星宝剑”悬挂在铜殿内,这就是碑记中所载真武“慧剑高悬,常伏魔而制怪”。吴三桂又将其使用过的一把木柄大刀,重12斤(6公斤)留在太和宫,以炫耀其武威。

(来源:百度百科)

金殿两边有配殿,配殿里有“吴三桂陈圆圆展览馆”和“吴三桂大刀和真武七星剑展室”。

大刀:吴三桂用过的大刀,此刀总长2米,刃尖如锥,双龙护刃,重达十二公斤。

七星宝剑:铸于康熙十年(1671年),剑身两面镶有七颗铜星,原悬真武殿内,慧剑高悬,常伏魔制怪。真武披发仗剑,七星剑是铜殿中真武帝君的镇山法宝。

人生悲歌《圆圆曲》: 在“吴三桂陈圆圆展览馆”里介绍吴三桂和陈圆圆的轶事,有李自成夺了吴三桂爱姬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关,李自成败走秦川的连环画。

鸣凤山顶莲花池中伫立着陈圆圆雕像,对面的墙上有吴伟业著名的《圆圆曲》。此诗以陈圆圆与吴三桂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为线索,展现出一幅明清之际的广阔社会画卷。全诗规模宏大,人物身世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交织融会,既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又反映了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

(资料摘自:)

以下是引用dawenjiuba 在第24楼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乌鸦飞翔 在第2楼的发言:

昆明金殿有吴三桂的大刀,按那个估计,他得有阿凡达那么高了。

兄弟,我在上初中时,我的个头刚好有吴三桂那把大刀那么高。我在那个时候极其有幸地亲手舞过那把大刀,过瘾极了。

你说的应该是吴三桂的七星剑,和他的大刀一样高,那根本不是真用来当剑使的。

吴三桂的七星剑,和他的大刀一样高(在上初中时,个头刚好有吴三桂那把大刀那么高。往大了估计算1.7~2M),那根本不是真用来当剑使的。

估计那把七星剑也有可能跟斩马刀是一个路数用法的~斩马刀还有近三米的呢~也是实战用的哦

(资料来源:)

尽力了!望采纳!甚至放大了百度图片七星剑陈列的馆里的简介都看不清说有多长。

手持七星宝剑的人物是

七星剑是指镶有七颗铜钉的宝剑,近现代存有的明清实物,是谭嗣同使用的。七星主要是象征意义,但是从材料力学角度应该有缓冲应力集中,防止剑断裂的作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 :七星剑
  • 外文名 :Seven Star Sword
  • 产地 :中国
  • 使用者 :谭嗣同
  • 刀具历史,近代七星标志,现代龙泉宝剑,生产工艺,谭嗣同兵器,宝剑归宿地,

    刀具历史

    近代七星标志

    清朝初期,道教兴起。自古来道士均以“ 七星剑”为作法仪典的法器,甚至以“七星剑”为镇门之宝。其时佛道并雄,又均崇尚武艺兴起。因而佛道两教大大地促进了中华武术的蓬勃发展。一时间,佛徒、道士和侠者铸剑要求增多,龙泉宝剑就自然得到发展,据1994年新编《龙泉县志》记载: 乾隆十三年(1748年),郑义生在龙泉城镇东前街设铺铸剑,用“灌钢”法(熔化生铁注熟铁)制剑,所铸之剑,钢锋很佳,只是没有弹性。但很锋利 1830年前后(清道光年间),龙泉廖太和剑铺,在剑面上创造了凿洞嵌铜技术。这时的嵌铜,只能嵌七星(北斗星座,标志剑池七井),谓 七星剑。 清咸丰五年(1855年),剑匠郑义山第四代孙郑三古继承并发扬了廖太和的炼剑技术,在东街天妃宫门正式开设“千字号”剑铺。他改用土钢锻造,沿用“水淬”方法,比用旧法所炼的宝剑坚硬锋利。但剑面仍显粗糙,并且容易折断。 清咸丰八年(1858年)太平天国起义军驻扎龙泉旬日,需补充大量刀剑作为官兵武器,故“千字号”剑铺,应接不暇。另外,千字号剑,不少还供佛像装饰之用。 光绪初年,周国华、周国荣、周国贵三兄弟拜千字号剑铺郑文轩(郑三古之子)为师,满师后,周国华在“千字号”剑铺隔壁单独开设了“万字号”剑铺。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丽水碧湖的铁匠高手沈庭璋迁到龙泉,在县城西街开设“沈广隆壬字号剑铺”,向五子焕文、焕武、焕周、焕清和焕全悉心传授铸剑技艺,时称“铸剑之家沈氏文武周清全”。1915年2月20日到12月4日,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沈广隆壬字号”所铸的龙泉宝剑被列为获奖工艺品,蜚声于世。 这段时期,匠人们开始试验在剑锋嵌入质量较好的建钢(福建产的土钢),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剑身的坚韧性,但还不能变曲,无柔性。造型方面,有普通单剑双锋(分长锋、短锋两种),也有雌雄双剑(双剑共装一个剑鞘)。装潢方面,剑面刻图鎏铜,即在剑面上先刻出图案,再放上铜片,加热后铜流入刻痕,则图案镶铜即成。不过只能镶简单的图案花样。 剑鞘包铜工艺,自姜元大(原籍温州)铜店于1924年开始,镂凿云勾、古文钱等花纹,同时在剑柄上挂色绦,宝剑外观较过去美观得多了。 1927年农历正月初一日,某军自闽入浙,经过龙泉,某营有个刘枪长(俗呼枪长,系枪械管理参谋一类人物)问沈广隆剑铺能不能用钢锻剑。他说:“熟铁锻剑可用水淬,纯钢不能用水淬,不然松脆易断。”沈氏兄弟忙请他指教,他说:“枪内机柄、弹簧等小件机件我能淬,大件的却不能”。又说,要想宝剑发青光,得用比剑身还硬的钢在剑面上“养光”。沈家焕文、焕武、焕周三兄弟听了,马上着手试验。 尔后几个月里,从无数次的失败中得到教训,最终试验成功。过去熟铁水淬容易变曲,土钢水淬,极易断裂。因此,古代宝剑均不能变曲。而纯钢技术改用新法淬火,剑身既锋利又能屈能伸,再用硬钢“养光”锋芒青寒闪烁。从此,沈广隆剑铺所制之剑,逐步形成了“锋利”、“坚韧”、“青光”三大特点。沈家对此一直保密,后因沈焕文之妻泄露,“淬火”和“养光”两技术才扩散给了其他剑铺。 不管怎样,这在宝剑的锻炼技术方面是一大飞跃。造形方面,剑身“一样宽窄”改为“菖蒲叶”型,宜于翩跹起舞。装潢方面,剑身的一面由七颗圆星改为 七颗五角星,排列也更加恰当,另一面还创制了“龙凤吉祥”、“鸳鸯戏水”、“白鹤飞舞”、“仙女下凡”等吉祥图案纹样。剑鞘镶铜则添镂“八卦”等传统优美图案式样。这一时期,宝剑的整套生产技术有了显著进步。

    现代龙泉宝剑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 *** 十分重视恢复传统工艺品生产。1950年以后,龙泉新华街21号“沈广隆”剑铺复业。这时,虽然沈广隆壬字号宝剑质量上等,但因我国正处在经济恢复期,人民的生活仍处于贫困状态,因而宝剑的销量不多,沈广隆一家靠生产宝剑还不能餬口。因此,他们还生产一些手工农具,同时种著几亩农田,生活清苦。 1956年,龙泉的铸剑艺人组成了龙泉城镇宝剑生产合作小组,隶属龙泉县铁器社,地址在新华街21号。当时共有7位老艺人,铸剑的有沈焕文、沈焕武、沈焕周以及他们的徒弟季阳春,制鞘的有季火荣,包铜的有姜华、孔庆标、张宝华,以沈焕周为组长。 我国经过三年经济恢复和土地改革,镇反肃反,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开始好转,宝剑市场开始复苏,制剑艺人们生活有了保障,生产积极性很高。合作小组集各家之长,出于他们对党和新中国的感激,因此,在中国 *** 第八届代表大会期间,铸了一把银光闪闪的长锋宝剑,献给毛主席。后来毛主席汇了200元钱给龙泉县 *** ,由县 *** 转给了宝剑生产小组,给艺人们极大的鼓舞。 自此,龙泉的宝剑生产,就以宝剑生产小组为主流,开始蒸蒸日上。宝剑生产小组为了便于顾客使用和保管龙泉宝剑,也为作广告宣传,请陈其楷执笔,沈焕文提供资料,诞生了龙泉宝剑有史以来的第一篇说明书。 后来宝剑生产小组与铁器社、国营铁工厂几经分开、合并,最后于1963年9月成立了龙泉县宝剑生产合作社,由沈焕周担任理事主任,季阳春和姜华为理事委员。这时年产宝剑420把。1965年为了扩大宝剑生产,将厂址从新华街21号迁入华楼街74号。 从1956年到1966年这段时期,合作社生产的宝剑,或名为龙泉宝剑,或名为龙泉古剑,名称不定;在工艺上,完全按照传统的锻、铲、锉、刻、淬、磨等28道手工工序进行生产,龙凤七星图案随意凿刻,无一定标准。而龙泉宝剑坚韧锋利、刚柔并济、寒光逼人、纹饰巧致等四大特色仍保持不改。龙泉宝剑市场逐渐扩大,主要行销于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广州、河南一带。可是,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的龙泉宝剑,“文革”一开始,即遭厄运,被当作“四旧”批判封存,合作社停止了生产,铸剑艺人被赶到农村制作柴刀、锄头。直至1971年底,再次复建宝剑生产合作社,并建立革委会。1978年改名为龙泉宝剑厂。 由于龙泉宝剑精美绝伦,扬名四海,国家将其列入“国礼”,因而在1972年时,龙泉宝剑接受了外交部的定制,由铸剑师沈焕周及其传人沈新培精心作了4把高档龙泉剑,作为国礼赠送给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森一行,为中美复交作出了贡献。此时,宝剑社的职工发展为14名,年产宝剑827把,比文革前翻了一番。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龙泉宝剑业迎来了自己灿烂的春天,龙泉宝剑上升为县属大集体企业,改名为“浙江省龙泉县宝剑厂”,拥有职工43人,年产宝剑3079把,创税利5万多元,而且先后获得了“龙泉”和“龙凤七星”两个注册商标。从此,龙泉宝剑的全名固定为“龙凤七星龙泉宝剑”,龙泉宝剑业迈开了快速发展的步伐。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铸剑技师沈新培研制了“云花剑”和仿古“鱼肠剑”,陈阿金研制了“花马剑”,其中“云花剑”在中国*旅游纪念品评比中荣获*旅游商品优秀奖,“花马剑”被列为丽水地区“四新产品”。而且在同年的第五届全运会期间举办的全国*器械展览会上,还展出了龙泉宝剑厂生产的长锋剑、短锋剑、手杖剑、雌雄剑,以及仿明、清代十八般兵器。 随着武术热的升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龙泉宝剑在市场上更加紧俏,单凭县宝剑厂一家、单凭手工生产,龙泉宝剑已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乡镇的、个体的宝剑厂家,在龙泉不断出现。1984年4月,龙渊镇的“万字号宝剑厂”成立,聘请原“万字号宝剑铺”的传人周子望为顾问。从而打破了“龙泉县宝剑厂”在龙泉县一统天下”、独家生产的局面。这是龙泉宝剑生产行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龙泉宝剑有史以来不存在标准化。但是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势下,对龙泉宝剑的生产进行科学管理有了条件。为此,龙泉县宝剑厂在1987年这一年里,做了大量的工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工作,接受了浙江省标准计量局的委托,制订了浙江省宝剑质量标准《浙Q/SG45—84标准》,同时根据本厂的技术和工艺水平,又制订并实施了比《浙Q/SG45—84标准》要求更高的《龙泉宝剑Q/LBJ05—87标准》。这是有史以来给宝剑制订的第一个质量标准,使我国宝剑生产步入有质量标准的时代。

    生产工艺

    谭嗣同兵器

    七星剑是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使用过的,谭嗣同游历了黄河上下、大江南北。“七星剑”是他旅途的忠实伴侣,伴随着他壮游祖国山河,行程8万余里,足迹遍布13省,结交义士,拜访名家,大开眼界。

    宝剑归宿地

    特别是有一次谭嗣同仗剑策马射猎,7昼夜行程1700多里,虽遇“髀肉狼藉”,但他仍然“怡然自乐”。壮游期间,谭嗣意外地从两个极其偏远的地方,得到了他平生最崇敬的人物文天祥的两件旧物:“蕉雨琴”与“凤矩剑”,对这两件宝物他珍爱如命。从此,他将 “七星剑”留在“大夫第”

    以上就是本站小编整理的关于七星剑是谁的兵器的相关知识,内容来源网络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你。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juhuaxiaohua.com/danji/74520/